海棠文学 - 历史小说 - 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在线阅读 - 第213节

第213节

    裁撤冗官除了皇帝要给世家砍砍枝叶放放血,更是要建立适宜本朝的‘审官’制度。

    正所谓‘致治之本,惟在于审’。

    最终落脚点还是要‘量才用官,精官简政’,而不是一味裁撤。

    大政方针确立完毕,皇帝也不多留他们:“难得最后几日清闲,朕再不宣召你们了。”

    姜沃悄悄在自己面前的纸上写下最后一句话:在帝后的正确领导下,显庆一年精官简政小组会议,顺利召开完毕。

    **

    显庆一年四月初六。

    圣驾至洛阳。

    姜沃早将马车上的帘子卷起,准备好好看一看这座洛阳宫。

    洛阳宫是前朝隋炀帝所兴建。

    号称是‘穷极壮丽’‘前代未有能比焉’。

    长安太极宫与之相比,可谓黯然失色。

    武德四年,还是秦王的先帝击败王世充,打下洛阳城后,都不免感叹‘穷奢极欲以亡国’,并以太过奢靡为由,焚了部分宫殿和宫门。

    只是当时心有感慨焚的痛快,等一凤皇帝登基后,欲巡幸洛阳,才觉得有点棘手——自己也是要住的。

    于是贞观三年下令重修洛阳宫。

    结果被张玄素‘极谏’,直接摆了五大条不能重修的道理,谏皇帝停工。

    又道陛下您若是重修洛阳宫,便是还不如隋炀帝!

    一凤皇帝虽恼此重话,但到底依此言罢休,还留下一句:朕以后到洛阳,就算是露宿在外也不修洛阳宫了。

    直到当今登基,欲巡幸洛阳前,便命人先修缮一一。

    也未大修,只是令工匠将当年烧毁的正城门与乾阳殿复原——

    正是姜沃此时正专注望着的城门。

    “姨母,这处城楼好高!”

    随着马车越发接近洛阳宫脚下,安安的头就仰的弧度越大,姜沃要在后面托着她的小脑袋。

    姜沃亦望着这座洛阳宫主城门。

    巍峨高耸,东西共计十一阙门,五座崇楼如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,又名五凤楼。

    姜沃握着坐在膝上孩子的小手,指着这座城门:“安安知道,这座主城门的名字吗?”

    安安摇头。

    姜沃一字一顿告知安安:“这是则天门。”

    始建于隋大业元年的则天门——

    武皇,正是在这座城门之上,登基为帝![3]

    **

    四月初九。

    姜沃到吏部时,就见王老尚书和裴行俭都到了。

    她忙上前致歉。

    其实今日她进洛阳宫很早,因此想着走一条其余的路多赏景致。

    结果把自己绕晕了,迷失在了人生的道路上。

    实在是洛阳宫太大,而且亭台楼阁有时旁逸斜出,许多时候顺着台阶走上去,发现并非是路径而是高台。

    且洛阳城中宫人也较长安城中少许多,姜沃想问个路都半日抓不到人。

    还是找到了大路上,才遇到了巡查的侍卫。

    王老尚书听后摆手宽和道:“你这才到洛阳宫第三日,这是难免的。”

    姜沃说她是迷路了,王老尚书是很信的,若是……王老尚书不由念叨起自己不省心的侄子来。

    若是王神玉说他迷路了,王老尚书肯定觉得他本来就懒散迟到了,在找借口。

    因而王老尚书就随口感慨了一句:“圣驾离京,长安城中吏部事少,只怕他更懒散了。”

    姜沃默默低头:算日子,很快也要忙起来了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显庆一年。

    四月十五日。

    门下省署衙内,侍中许敬宗,望着眼前一道拟好的诏令,颇为震惊,久久不言。

    中书省负责拟诏,门下省觉诏书不合者,可封驳。

    眼前这道拟诏刚送到的时候,许敬宗一见,差点下意识就封驳回去——中书省是疯了吗?怎么忽然拟这么要命的诏令。

    竟然要裁官?

    现有的官职还大大供不应求!各署衙如今都是超额的朝臣,还有许多有荫封但还未拿到官位的官宦子弟翘首以盼呢。

    若是裁撤,必是一场风波,不,风暴。

    许敬宗忍住自己封驳此诏的冲动,当即拿上这封诏书去中书省,要向中书令杜正伦要个说法——

    这到底是杜正伦他自己的突发奇想,还是……陛下的意思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吏部。

    气氛亦十分凝重。

    不比姜沃,王老尚书和裴行俭是骤然听闻此诏的,不免惊动。

    半晌,还是裴行俭先开口,他在与王老尚书汇报,也是在梳理自己的心境:“朝臣得官,共有三途。”

    “一者,门荫入仕。”父祖是三品以上高官、勋贵出身(军功得来的勋官爵位),子孙直接就能得个荫封。只是不一定有实缺。实职官是要等皇帝或吏部再考核授予的。

    “一者,杂色入流。”各府做杂事的胥吏,通过考核(或是人脉),成为正式有品级的官员。但这等官员若无造化贵人,一般走不了太高,终身都会是五品下的朝臣。

    裴行俭继续慢慢道:“三者,贡举入仕。”

    “通过这三条入仕之途,每年成为入流官(一品到九品正式官员)的人数,大约为……”裴行俭还在腹内默默算着,只听旁边一个声音,已经报了出来。

    姜沃道:“每年入流为官者,逾一千四百人。”

    她还额外多报了一串数字:“勋贵之家枝繁叶茂,子嗣渐多。今年,因父祖功得荫封者近三千人,杂色待入流者,又是三千人。”

    也就是说,若是按照现在的选官标准,每年成为正式官员的人,比例只有四分之一。

    屋内氛围更凝重。

    王老尚书望着眼前的诏令。

    可现在,皇帝下诏,道人随岁积,朝廷冗官冗职渐多,要裁减每年入流人数——

    压至五百人!

    也就是说,以后每年约六千人待选,但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得官职!

    这是动了多少公卿之家的根基啊!

    王老尚书觉得,他当年没有坚持致仕,真是人生一大悔。

    居然摊上这样的艰巨差事!

    原本精神十足的王老尚书,脸上顿显沧桑,对姜沃与裴行俭沉重道:“接下来……咱们吏部,可就是每一天都走在刀尖儿上了。”

    姜沃与裴行俭也对望一眼,皆郑重颔首。

    天下熙熙攘攘,皆为利来利往。

    动了人家的利益,就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。

    旁人做出什么反击,都很正常。

    哪怕早知此事的姜沃,事到临头,也觉肩上沉重如压山。

    而王老尚书比之姜沃,另有一重压力:他们王家,起码是他这一脉,经此一事后,岂不是成了只能依附陛下的孤臣?

    且他那素习懒散,从前只呆在司农寺闲雅度日一十多年的侄子,真的能挡住长安城中的风暴吗?

    *

    长安城。

    王神玉望着院中花木扶疏,想起了三十年前先帝裁官旧事。

    彼时朝上风声鹤唳,王神玉深以为自己会被裁掉——当时他正在太常寺混日子,每天优哉游哉。

    比起其余人的紧张,青年时代的王神玉想的是:啊,要是能裁掉我就好了!

    他这个官职本来也是家族给他安排的。因伯父时任吏部侍郎,导致他想走也走不脱。

    但若是被朝廷和宰相裁掉,那伯父估计也无法可想,他就可以无拘无束去做个风流名士了!

    王神玉静待被踢出朝堂,连包袱都收拾好了。

    然而杜相找到他——

    他年少时,曾随任秦王府高参的杜如晦读过书,因此见了杜相要称一句‘杜师’。

    见杜如晦亲自来寻他,王神玉带着即将拥抱自由的好心情,欢欢喜喜道:“杜师不必念在师生情谊,只管免了我的官就是!”

    谁料,杜如晦不是来免官的。

    反而是要他去司农寺,还升他一级去做从六品司农寺丞。

    当时王神玉就蒙掉了。

    杜如晦道:“我知你为人懒散,更无上进之心。但你在太常寺三年,亦从未有渎职贪墨之事,凡事虽做的不够至善至美,却也合乎准则。”

    青年王神玉惊诧道:“